疍家糕
疍家人,曾是廣東、廣西和福建一帶以船為家的水上居民,后逐漸到珠三角沿海地區(qū)上岸定居。有世外桃源之美譽的黃埔街大吉沙島,
正是上世紀許多疍家人上岸后的定居地,這個原始而富饒的島嶼,由此成為疍家文化的延伸搖籃,承載了疍家人寶貴的文化記憶。
攝影/ li
要數(shù)大吉沙島疍家美食文化有哪些,疍家糕必在前列。其米香濃郁、口感爽滑Q彈、口味咸甜可選,一直以來是疍家最為有名的糕點。
疍家糕
如今,隨著疍家民俗的逐漸消失,能夠熟練制作疍家糕的人越來越少,正宗的疍家糕風(fēng)味成為許多
疍家人孩童時的美好記憶,更成為了因婚嫁或工作等原因而身處五湖四海的疍家人的鄉(xiāng)愁。
疍家糕又叫千層糕、步步高,寓意著步步高升,寄托了疍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。每逢新春佳節(jié),
一家人圍爐蒸出一盤香糯軟滑的疍家糕,全家分食,或作為聯(lián)絡(luò)情誼的禮品送給親朋好友。
大吉沙島疍家姐妹利五妹表示,由于制作工藝繁雜,材料與火候要求較高,制作時間長, 一般只有深厚的情誼才會送疍家糕。
利秀鳳與利五妹是從小在大吉沙島長大的疍家兩姐妹,小時候吃著媽媽做出來的疍家糕,只覺好吃,長大嫁作人妻后才學(xué)會了制作方法。
要做出好吃的疍家糕,原材料非常重要,為此,利秀鳳專門托人到大米批發(fā)市場買來指定牌子的粗米,經(jīng)過清水泡浸5個小時,把米泡軟后,才進入“磨”的工序。
“以前是用石磨,但現(xiàn)在壞了,我干脆買了一臺二手的磨米機,必須要把米磨成米漿,米漿不能太稠
也不能太稀?!?利秀鳳一邊介紹,一邊檢查米漿粘稠度,濃白的米漿如水慢慢流出,散發(fā)著濃郁的米香。
小e留意到,利秀鳳用來裝米漿的是一個非常沉手的瓦盆,她說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產(chǎn),現(xiàn)在很難買得到了。
米漿準(zhǔn)備好后就可以大火慢蒸了。利秀鳳還說,盡管現(xiàn)在煤氣、電氣火爐很方便,但疍家人蒸疍家糕還是用柴火,因為火候夠大、夠均勻,做出來的糕才夠爽滑。
在整個大火慢蒸四小時的過程中,還要在規(guī)定時間里完成熱水撞米漿、三次木棍“撐粉”、加入其它調(diào)味料等工序。
柴火熊熊,炊煙裊裊!經(jīng)過繁瑣的工序后,這個外表白嫩光滑、味道獨特的疍家糕終于擺上了餐桌。
可以直接趁熱吃,也可以冷藏起來煎、炒、煮著吃,此外,切成塊放入菜湯中也是很多人喜歡的吃法。
據(jù)了解,疍家美食還曾俘獲不少老廣的味蕾,但如今想再吃到正宗的疍家糕越來越難。
利秀鳳表示,疍家糕的工藝都是以母傳女、婆婆傳媳婦的方式世代傳承,而年輕一代的疍家人基本不
學(xué)這門工藝了,他們覺得市場上就有得賣,想吃的時候直接買就可以了。但可能是火候不足等原因,他們也會吐槽說外面的疍家糕不好吃。
近年,隨著大吉沙島環(huán)境提升、隆平國際水稻公園等工程項目逐一落地,整島環(huán)境不斷提升,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前來游玩。
據(jù)了解,為更好傳承與挽留疍家特色美食文化,同時讓游客們深入了解大吉沙島文化,黃埔街下沙社區(qū)
計劃通過鼓勵疍家人們重新拾起疍家糕的工藝制作熱情,以售賣的方式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品嘗到正宗地道的大吉沙美食。
本文轉(zhuǎn)自微社區(qū)e家通黃埔港灣